夏季謹防水禽副粘病毒病~
發布日期:2021-06-22
夏季謹防水禽副粘病毒病~
中仁澳蘭
水禽副黏病毒病是由禽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種水禽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副黏病毒屬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亞科、腮腺炎病毒屬,屬于禽副黏病毒Ⅰ型。不同日齡、不同品種的水禽均易感, 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近年來,由于水禽養殖發展過快,配套設備更新速度較慢,飼養條件較差,水禽飼養密度大、飲用器具消毒不徹底、種蛋來源復雜、免疫情況不清等狀況,導致其抵抗力 降低并易感然發病,臨床上若感染副黏病毒,會出現呼吸道與消化道癥狀,也會有神經癥狀出現,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排稀便、角弓反張等癥狀,產軟殼蛋、無殼蛋等,產蛋率明顯下降。
流行病學與流行現狀
傳染源與傳播途徑:病鵝、病鴨、帶毒鵝及帶毒鴨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污染的飼料、水源、墊料和用具均能成為傳染源,感染途徑主要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由于在患病鴨、鵝的蛋中能分離到該病毒,因此本病也很可能會垂直傳播。
發病時間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且冬春季節多發。
易感動物
不同品種、不同日齡的鴨、鵝都能發病,其中雛鵝的發病率、死亡率較高。
臨床特征
發病水禽日齡越小,其發病率、死亡率越高,病程越短,康復幾率越小。主要表現為呼吸道和消化道癥狀。病禽出現精神萎靡,流出水樣鼻液、咳嗽、呼吸急促,流眼淚,排出灰白色或綠色稀糞,出現糊肛,病程相對較短,一般3~5d,死亡率可達100%。相對而言,青年或成年水禽前期臨床癥狀相似,后期會出現神經癥狀,如扭頸、仰頭或轉圈,死亡率較低,產蛋率下降,康復后生長緩慢,產蛋率開始慢慢恢復。雛鴨精神萎靡,出現扭頭、仰頭等神經癥狀。
病理變化
主要以出血為主,需要與流感、小鵝瘟疾病鑒別診斷。剖檢可見心冠脂肪有大小不等出血點,心內膜出血;氣管、肺臟出血;肝臟腫大,有白色壞死點;脾臟表面壞死灶;腺胃與肌胃交界處、食道與腺胃交界處出血;腸黏膜表面有大小不一的潰瘍灶;卵泡變形、破裂,形成卵黃性腹膜炎。有的由于禽舍環境潮濕,飼養條件較差,副黏病毒病會發生大腸桿菌的繼發感染,在肝臟表面上會有纖維素性滲出,小腸粘膜局灶性出血。
實驗室診斷
通過鴨胚傳代,進行血凝素(HA)與血凝抑制(HI)試驗;RT-PCR與中和試驗也可用于該病毒的檢測鑒定。
預防與治療
1、由于水禽舍內較為潮濕,需要加強管理,更加注重環境、車輛及人員消毒,合理控制飼養密度,減少應激因素。
2、免疫接種保護,皮下或肌肉接種新流二聯油乳劑滅活苗,對易感鵝群或鴨群定期進行免疫。
3、發病后可進行緊急接種或抗體治療,推薦使用澳立安抗體治療的方法。
4、發病后可配合抗生素用藥,拌料或飲水,以防細菌繼發感染,對于污染的墊料、用具等及時消毒處理,防止傳染范圍擴大。
小結 目前已進入夏秋季,在通風的同時也應注意溫度,需加強對副黏病毒疾病的監測,定期采棉拭子樣品送實驗室抽檢;同時做好防控工作,保證疫苗的定期接種。